北人食菱
[明代]: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或曰:“食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産,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
北人:北方人。
识:知道。
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
席:酒席。
啖:吃。
并壳:连同皮壳。
或:有人。
曰:说。
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去:去除,去掉。
护:掩饰。
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并:一起。
欲:想要。
以:用来。
答:回答。
何:哪里。
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坐:因为,由于。
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唐代·江盈科的简介
江盈科,字进之,号绿萝山人。湖南桃源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先后历任长洲县令、大理寺正、户部员外郎、卒于四川提学副使任上。是明朝晚期文坛“公安派”的重要成员之一,诗文理论主张为文应抒发当时代个人的真性情,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法,极力赞成灵性说。
...〔
► 江盈科的诗(3篇) 〕
宋代:
刘跂
夜永风露下,庭空帘幕秋。杯盘延素魄,针缕动双眸。
天上秖今夕,人间宁少留。如何一水际,岁岁此相求。
夜永風露下,庭空簾幕秋。杯盤延素魄,針縷動雙眸。
天上秖今夕,人間甯少留。如何一水際,歲歲此相求。
宋代:
司马光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四合連山缭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清代:
沈光文
生平未了志,每每托逃禅。不遂清时适,聊耽野趣偏。
远钟留夜月,寒雨静江天。拯涣方乘木,才弘利涉川。
生平未了志,每每托逃禅。不遂清時适,聊耽野趣偏。
遠鐘留夜月,寒雨靜江天。拯渙方乘木,才弘利涉川。
魏晋:
张华
秦人不窥兵。赵胜南诅楚。乃与毛遂行。黄歇北适秦。
太子还入荆。美哉游侠士。何以尚四卿。我则异于是。
秦人不窺兵。趙勝南詛楚。乃與毛遂行。黃歇北适秦。
太子還入荊。美哉遊俠士。何以尚四卿。我則異于是。
唐代:
罗隐
华盖峰前拟卜耕,主人无奈又闲行。且凭鹤驾寻沧海,
又恐犀轩过赤城。绛简便应朝右弼,紫旄兼合见东卿。
劝君莫忘归时节,芝似萤光处处生。
華蓋峰前拟蔔耕,主人無奈又閑行。且憑鶴駕尋滄海,
又恐犀軒過赤城。绛簡便應朝右弼,紫旄兼合見東卿。
勸君莫忘歸時節,芝似螢光處處生。
宋代:
江开
春时江上廉纤雨。张帆打鼓开船去。秋晚恰归来。看看船又开。
嫁郎如未嫁。长是凄凉夜。情少利心多。郎如年少何。
春時江上廉纖雨。張帆打鼓開船去。秋晚恰歸來。看看船又開。
嫁郎如未嫁。長是凄涼夜。情少利心多。郎如年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