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张九龄的诗 > 耒阳溪夜行

耒阳溪夜行

[唐代]:张九龄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耒阳溪夜行创作背景

  耒阳溪,湘江支流耒水,在湖南省东南部,这首诗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诗人奉朝廷之命祭南岳和南海的旅途中。

耒阳溪夜行鉴赏

  诗人在秋夜行舟于耒阳溪上。清幽的溪山景色,触动诗人的情怀,由此产生淡淡的旅愁。与《浈阳峡》相比较,诗人更着意融情入景。全诗几乎句句写景,结尾才以一个“愁”字,画龙点睛般点出题旨。但诗中的明月、溪声、岚气、霜华、猿啼,无不浸透着诗人的愁情。可以说,情与景高度融合,浑然一体,构成清幽的意境。张九龄这几首山水诗,写景状物精细工丽,侧重于客观的刻画,由景物触发的情思没有借直接倾诉和议论表达,而是融情于景。情景契合,在艺术技巧上,受谢灵运影响的痕迹较重,显示了六朝山水诗向盛唐山水诗过渡的迹象。

  从写景的角度来看,这首《耒阳溪夜行》,体现了陶渊明对张九龄的影响。张九龄一生积极入世,他没有田园隐居的闲情逸致。但他却吸取了陶渊明田园诗对景物的描绘求神似而不拘泥形似,重意轻象、尚浑整不尚工细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它们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这首诗对明月、岭树、溪声、岚气、霜华,猿声的描绘,只以简练的笔触,轻淡地点染,并未作具体、细致、逼真的刻画,色彩也是淡淡的,却产生了高度传神达意的艺术效果。

张九龄简介

唐代·张九龄的简介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 张九龄的诗(205篇)

猜你喜欢

感陈晓旭病逝

裴涛

他生未似此生痴,春雨江南破梦时。一代风流成绝响,灯前怅读葬花诗。

和家字韵呈同社诸公

宋代廖行之

平生四海鲁东家,貌敬谁能礼有加。

试问离歌谈狗曲,何如艳曲唱山茶。

次韵昌叔咏尘

宋代王安石

尘土轻飏不自持,纷纷生物更相吹。翻成地上高烟雾,散在人间要路岐。

一世竞驰甘睬目,几家清坐得轩眉。超然祇有江湖上,还见波涛恐我时。

挽京口使君丰郎中十首

宋代刘宰

妙年意气已横秋,不为身谋为国谋。

斥去佞臣谈笑里,英名高压汉朱存。

哭稚女雁 其一

清代屈大均

当年设帨雁门关,代北诸军尽解颜。共道榆林飞将种,明驼莫载木兰还。

得东山居主人恋家不出因借戴希周渔乡居赋杂兴六首 其二

宋代许及之

借得渔乡住,蟾光忽满轮。金波随短棹,银汉有通津。

几度中秋月,今宵自在身。一尊消得醉,眼底欠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