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ǒukuàng

黈纩


拼音tǒu kuàng
注音ㄊㄡˇ ㄎㄨㄤˋ

繁体黈纊

黈纩

词语解释

黈纩[ tǒu kuàng ]

⒈  黄绵所制的小球。悬于冠冕之上,垂两耳旁,以示不欲妄听是非。

引证解释

⒈  黄绵所制的小球。悬于冠冕之上,垂两耳旁,以示不欲妄听是非。

《淮南子·主术训》:“故古之王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黈纊塞耳所以掩聪,天子外屏所以自障。”
《文选·张衡<东京赋>》:“夫君人者,黈纊塞耳,车中不内顾。”
薛综 注:“黈纊,言以黄绵大如丸,悬冠两边,当耳,不欲妄闻不急之言也。”
唐 薛能 《昇平词》之八:“端拱乾坤内,何言黈纊垂。”
宋 苏轼 《上初即位论治道(代吕申公)·刑政》:“人主前旒蔽明,黈纊塞耳。耳目所及,尚不敢尽,而况察人於耳目之外乎。”

国语辞典

黈纩[ tǒu kuàng ]

⒈  黄绵。旧时加于冕的两旁,使耳朵不妄听不义的言语。

《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
《文选·张衡·东京赋》:「夫君人者,黈纩塞耳,车中不内顾。」

分字解释


※ "黈纩"的意思解释、黈纩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