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ǐshén

鬼神


拼音guǐ shén
注音ㄍㄨㄟˇ ㄕㄣˊ
词性名词

鬼神

词语解释

鬼神[ guǐ shén ]

⒈  鬼与神的合称。泛指神灵、精气。偏指鬼;死去的祖先。指形体与精灵。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

引证解释

⒈  鬼与神的合称。

《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⒉  泛指神灵、精气。

《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
《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⒊  偏指鬼;死去的祖先。

《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
《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⒋  指形体与精灵。

《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 《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⒌  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

《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
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
《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
《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国语辞典

鬼神[ guǐ shén ]

⒈  亡魂与神灵。

《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
《儒林外史·第二回》:「那时弟吓了一跳,通身冷汗,醒转来,拿笔在手,不知不觉写了出来。可见贡院里鬼神是有的。」

英语supernatural beings

德语Geister, Dämonen (S)​

法语les démons et les divins

分字解释


※ "鬼神"的意思解释、鬼神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端倪。

2.岳负海涵,渊淳岳峙,玄功奥妙,道法高深,智计周详,有鬼神不测之机,领袖群伦,万流景仰。

3.母爱是体贴、慰藉、宽容、理解、善良、慈祥的源泉。母爱之情,惊动天地,感泣鬼神。

4.比如在山西晋城遗址发掘出土的候马盟书,晋国世卿赵鞅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用朱笔写在玉片上,然后埋到地下,意味着晓知鬼神z aojv.com。

5.新年的快乐与满足感里,是对俗世的执迷,自我被抽离,人们变成一个个符号:在祖宗灵牌前虔敬的后代、与鬼神巧妙周旋的凡人、必须融入欢乐海洋的一分子,还有,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在生命坐标上不偏不倚稳稳立住的那个点。闫红

6.如何今日遽欲背恩忘义,独不愧鬼神乎?

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8., 步度根当然不懂得所谓的阵法,别人看到自己,他也不知所谓,要不是因为这位军师的确有鬼神不测之机,他早就按捺不住,麾军冲上了。

9.浩然正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恃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苏轼

10.创作诗词时如能关注到社会动向、民生百态,用敏感的心书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决心和勇气,必定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