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危扶溺
![拯危扶溺](/d/file/titlepic/chengyu37481.png)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溺:落水者;危:危乱,指动乱中的国家。拯救、帮助受难的百姓和动乱中的国家。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3回:“岂有论道经邦之志,全无拯危扶溺之心。”
基础信息
拼音zhěng wēi fú nì
注音ㄓㄥˇ ㄨㄟ ㄈㄨˊ ㄋ一ˋ
感情拯危扶溺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拯溺扶危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早出晚归(意思解释)
- 秋高气和(意思解释)
- 疚心疾首(意思解释)
- 见风是雨(意思解释)
- 节用裕民(意思解释)
- 绰有余裕(意思解释)
- 打肿脸充胖子(意思解释)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意思解释)
- 谦受益,满招损(意思解释)
- 鬼瞰其室(意思解释)
- 没里没外(意思解释)
- 民不畏死(意思解释)
- 绊脚石(意思解释)
- 弟子孩儿(意思解释)
- 妻儿老小(意思解释)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意思解释)
- 羽旄之美(意思解释)
- 兵微将寡(意思解释)
- 分门别类(意思解释)
- 皮笑肉不笑(意思解释)
- 天下第一(意思解释)
- 手不释书(意思解释)
- 公子哥儿(意思解释)
- 横七竖八(意思解释)
- 草满囹圄(意思解释)
- 刮目相看(意思解释)
-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意思解释)
- 鞭辟入里(意思解释)
※ 拯危扶溺的意思解释、拯危扶溺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流言蜚语 | 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
素昧平生 | 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素:从来;昧:不明白;不了解。 |
经帮纬国 | 经、纬: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治理、规划;邦:国家。指治理国家。 |
黄台之瓜 | 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打肿脸充胖子 |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
夜深人静 |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
扬幡擂鼓 | 幡:垂直的长条旗子。舞动着幡,敲打着鼓。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 |
有去无回 | 只有出去的,没有回来的。 |
天之骄子 | 骄子:宠儿。老天爷的宠儿。汉朝人因匈奴极为强盛而称之为“天之骄子”;意即匈奴为天所骄宠。现指条件极其优越;特别幸运的人。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贡献的人。 |
牛口之下 | 借指卑下的地位。 |
屈指一算 | 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 |
顿挫抑扬 |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
火烛银花 |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
青云直上 | 青云:指青天。直线上升;向高空飞腾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 |
目不斜视 |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
吴下阿蒙 |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
令人作呕 |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结缨伏剑 | 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
羊质虎皮 |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依样画葫芦 |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
勤学苦练 |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取之不尽 |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
意料之外 | 没有想到的。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拨乱济危 |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
有志竟成 |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