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的成语故事

拼音chì zǐ zhī xīn
基本解释赤子:初生的婴儿。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纯洁。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赤子之心的典故
战国时期,孟子与齐宣王谈论君臣之间的关系而一般正直人应有的态度。孟子说:所谓大人就是通达事理的人并没有奇特的地方,其可贵的地方就是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失掉孩提时代的一片真心,像小孩子那样纯朴、真诚、热烈。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赤子之心)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夸大其词 | 《宋史 王祖道传》:“蔡京开边,祖道欲乘时徼富贵,诱王江酋、杨晟免等使纳士,夸大其辞。” |
人面兽心 |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
鼠凭社贵 | 南朝 梁 沈约《恩幸传论》:“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 |
物腐虫生 | 宋 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德容言功 |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
安于现状 | 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
铁面无私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
成竹在胸 |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
偃旗息鼓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