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降龙的成语故事


伏虎降龙

拼音fú hǔ xiáng lóng

基本解释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出处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暂未找到成语伏虎降龙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伏虎降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坚强不屈 荀况《荀子 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多多益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过五关,斩六将
空穴来风 战国 楚 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一塌糊涂 清 曾朴《孽海花》:“与其顾惜场面,硬充好汉,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还不如一老一实,揭破真情,自寻生路。”
进本退末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臭名远扬 《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处实效功
夜深人静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深夜人静,为何叩门?”
广阔天地 毛泽东《<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