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流徂源的成语故事


溯流徂源

拼音sù liú cú yuán

基本解释同“溯流穷源”。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道学》:“其能发明先贤旨意,溯流徂源,论著讲介卓然自为一家者。”


暂未找到成语溯流徂源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溯流徂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讴功颂德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翩翩起舞 唐 李白《高句骊》:“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胸有成竹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仁义道德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抛砖引玉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朝令夕改 唐 元稹《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烦,自非有为而为。”
成竹在胸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百无一是 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时至运来 南朝 宋 颜延之《大筮箴》:“时至运来,当在三五。”
永垂不朽 《魏书 高祖纪下》:“虽不足纲范万度,永垂不朽,且可释滞目前,厘整时务。”